welcome! 欢迎访问黑河青年旅行社  |  旅行社经营许可证号:L-HLJ-CJ00082
黑河青年旅行社
您当前位置: 首页> 黑河旅游攻略> 黑河瑷珲为什么要建知青馆?

黑河瑷珲为什么要建知青馆?

来源:黑河青年旅行社| 时间:2019-07-08 08:21| 阅读:0

黑龙江知青史是北大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黑龙江历史上有着浓重的一笔,广大群众有一个迫切的要求,希望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为此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经过反复切磋研究,提出在瑷珲历史文化旅游区建设黑龙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纪念馆创意。现归纳整理如下:


一、为什么要建知青馆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着十分重要纪念价值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建国以来空前的,且具广泛性、持久性的群众运动。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从“文革中的1968年起,到1978年的大返城,持续十多年之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十多年间全国近两千万,涉及的家庭是城市绝大多数家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客体是全国广大农村、农、林场,特别是边远农村。涉及的培养教育主体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农林场职工。


  无论历史上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怎样评价,但是知识青年对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发展农村经济和在文化、教育、科技事业所创造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知识青年开垦的荒地已变成良田;知识青年栽下的树苗已成绿海;知识青年教育的学生已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知识青年推广的新技术已在边疆开花结果。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开发、建设、保卫边疆,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关怀、培养、教育,自身也受到了艰苦的磨练,这为他们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之所以一些“知青”成为国家的栋梁,这与他们有这段“知青”经历不无关系。知识青年与广大农村干部结下了鱼水情。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象盼儿女一样,盼望“知青”能多回来几趟,“知青”也没有忘记培养、教育他们的第二故乡,经常组织回访。


  涉及亿万中国人民的大事,推进社会历史进步的大事是最有重要纪念价值的事,这是建馆的首要目的。


  知青青年上山下乡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重要的是留下一段真实的历史,为后人评说留下一些依据,这是建馆的第二目的。


  2、建设“知青"馆将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知青”出身的领导、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的大力支持,建馆有力条件较多。


  从“知青”队伍走出去的,现在遍布全国,当今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乏各路人材及当权者。建馆所需投资,文物征集等各方面困难,只要得到他们的支持是不难解决的。


  3、“知青”馆为全国首创,全国没有的,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人们熟悉的,必然能触发人们的兴奋点。馆建成后必将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知青”们的关注,社会影响大、效益好。馆建成后,参观者会络绎不绝,这将给黑河带来人流、物流、商品流,从而带动黑河旅游事业的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知青”这个纽带,将建立黑龙江与各大城市不断联系的长久渠道,促进黑龙江的对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二、建黑河“知青”馆,还是建黑龙江“知青馆"


  在瑷珲历史文化旅游区建“知青”馆,当然要考虑建黑河“知青”馆。其有利条件是:只要市委、市政府同意,不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审批;资料收集比较容易。其不利条件是:含量小,内容不够丰富;社会影响小,得到社会支持力度不会很大。我们倾向建黑龙江“知青”馆。其理由是:


  1、黑龙江“知青”在全国“知青’’中有其代表性。


  1963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坚持不解地搞好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动员和组织城市青年下乡,黑龙江就是一个重点地区。“文革”中,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哈尔滨等大城市“知青’’纷纷奔赴“北大荒”,参加黑龙江生产建设,这在全国是率先垂范。黑龙江“知青”在全国知青中比重大,人数为最多。到黑龙江落户的“知青”去向门类多,有当年十万官兵开发建设的生产建设兵团,有丛林密集的大兴安岭、伊春林区及遍布山区的大小林场,更多的是到广大农村“插队落户”。黑龙江“知青”代表人物数量多,层次高。有全国“知青”学习的榜样金训华烈士,有知青队伍中走出去的国家级领导人物,中外驰名企业家,全国文化、科技领头拔尖人物。


  2、黑龙江“知青”馆内容丰富,含量大。馆建成后社会影响大,效果好,这是建馆目的所必须。


  之于“知青”馆设在瑷珲也是有其道理的。


  第一、瑷珲可以说是黑龙江的象征。滚滚的黑龙江从瑷珲脚下流过;瑷珲,历史上称之为黑龙江城,是最早的黑龙江省会。黑龙江的第一次屯垦戍边,大开发,大移民,这里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第二,到瑷珲所在地黑河落户的知识青年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大城市,是全省“知青"人数最多的地区,仅兵团有两个师,1 6个团。“知青’’去向有兵团、林场、农村,同全省一样有代表性。第三、瑷珲是乡镇、农村,在农村建“知青”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其典型性。第四、瑷珲是历史文化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江风景名胜区,现已建成的瑷珲历史陈列馆是全国第五批“十大精品馆”。知青馆建成后与其它旅游景点互为依存,相得宜彰。可产生“洼地”效应,人流多,效益好。另外,黑龙江知青史也是黑龙江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三、“知青”馆的主要内容


  1、建设一座能体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主题的,别致新颖并且有一定规模的展馆建筑。建筑设计要博采国内外优秀建筑之长,用新的建筑理念进行创造,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规模不小于瑷珲历史陈列馆。


  2、展馆内建设一处能反映当年“知青”生产、生活的“知青’’博物园。园内复建“知青”典型住宅,收藏“知青”生产、生活用具及其它有关“知青”的文物,进行开放式的展出,使参观者如步入当年“知青”点。园内还可附设“知青”饮食饭店。


  3、展示主要内容:(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2)到黑龙江落户的上山下乡“知青”基本情况;(3)全面充分展示“知青”在黑龙江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历史贡献;(4)“知青”在社会实践中的风和雨,悲与壮,血和泪,思与情。(5)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一些反思。(6)“知青”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英雄人物及“知青”出身的典型人物。


  4、收藏出售多年来反映“知青”的电影、电视及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和当年“知青”中广泛流行的手抄本。建立影视演播厅,根据需要进行演播,还可刻制光盘对外出售,建立小型图书馆对外借阅及出售,还可请作者签字售书。


  5、建设“知青”公园。园内建“知青”碑林、“知青”雕塑、“知青”纪念墙、“知青”纪念碑。“知青”墙上对到黑龙江落户的“知青”刻名留念。


  四、创意的实施


  1、坚定信心,做成精品


  建设“知青”馆必然会遇到“无历史定论”、“瑷珲不具备代表性”、“耗资大、困难多”等等不同意见,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树立“干就要干成,干成就要是国内精品”的信念,用我们的行动去感召全社会各界人士给予支持。把百万“知青”为黑龙江,为祖国做出的业绩永远留给后人。


   2、建立有效的建设管理机制。

  

  实行投资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后,多方面筹措资金。向国家、“知青”企业家、企业家、和有投资能力的“知青”宣传这个项目,要用股份合作的投资方式解决建设资金。该馆建成后,按现代股份制企业管理。企业法人为董事会,法人代表为董事长。(每股为100元人民币)


  3、积极争取支持


  项目确定、建筑、布展设计拿出后,要组织人员专访“知青”出身的各级领导,各方面专家、企业家,争取对资金、资料、文物等各方面支持。


  4、收集资料、征集文物


  这是一项量大、艰苦、复杂工作。要成立专门班子,从工程建设一开始就要去做。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尽早拿出内容设计方案。


   5、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采取竟标方法,引进全国一流专家进行展馆建筑、布展内容,布展形式等到各方面设计,一定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设施工也要采取竟标方法引进施工队伍,按照设计要求,创建精品工程。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阅读

特惠产品推荐

最近更新